贵州教师招聘笔试专业知识:群体心理效应—去个体化
贵州教师招聘考试网分享贵州教师招聘笔试专业知识:群体心理效应—去个体化。备战2020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更多贵州教招备考复习资料,欢迎在线访问贵州教师招聘网!
疫情当前,看电影成为了我们娱乐方式中的主要选择。推理片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能放松身心还能开动大脑,娱乐又益智。剧情中还包含了很多心理学中知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常见的心理效应——去个体化和责任扩散。
去个体化理论依据的是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人群理论。后经菲利普.津巴多用一些广为人知的研究项目对去个体化理论做了扩大和进一步发展。津巴多认为去个体化与自我观察感的降低相关。
津巴多认为个体化通常伴随一个复杂的事物链。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匿名性。这种情况下人们认为自己失去了身份,变成了群体中的一部分。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个体会认为自己不再单独负责而变成了周围所有人的责任。这样关注自己的焦点变窄就可能降低对反社会行为的抗拒,增加群体暴力的可能性。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津巴多做了一个相关实验来证明:找两辆二手车,一辆放在纽约曼哈顿的一条街上,另一辆放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座人口仅为几万人的小城街道上。发现26小时后,纽约那辆车就依次被拿走了散热器、空气过滤器、收银天线等等,而加利福尼亚小城中并没有人动任何东西甚至在下暴雨时还有人帮忙把车的棚顶放低,以防引擎被临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匿名性。纽约人口众多,只有没有打扰别人,一般别人并不会关注我们在做什么。但是小城镇中则不同,人口少周围的人多少都有一些关联。稍有不同的表现就会被别人关注到。
匿名性常常被用于解释付诸暴力和负向的行为。但其实除了人群的数量之外,身份的隐蔽性也可能会造成去个体化行为的产生。当人们身份被隐蔽时,则更可能出现攻击和暴力。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作案时会伪装自己,比如将面容挡住。但是当我们的身份更容易辨识的时候去个体化的行为也会减少。津巴多同样也做了进一步实验来证明:找一些大学生,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带上兜帽和面具,另外一组在胸前挂起胸牌上面写上被试的名字。让他们去分析不同的“受害者”(其实是辅助实验的助手),面对他们的描述,这些大学生可以给他们施以点击。发现带着兜帽和面具的人到后期几乎都会施以电击,并且次数是挂胸牌被试的两倍。
因此在去个体化当中,匿名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影响因素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人数,二是隐蔽程度。这两个指标成为影响去个体化行为的关键因素。
以上就是贵州教师招聘笔试专业知识:群体心理效应—去个体化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贵州国编教师招聘的信息,比如报名时间、考试时间等,敬请关注本站http://www.gzqhjs.com/!
贵州教师招聘考试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扫一扫填写求职意向
扫码填写贵州教师求职意向,为您带来贵州教师岗位推送,填写完成可进入小程序便捷获取更多优质岗位!

- 2022年遵义市播州区新蓝... 2022-06-09
- 2020贵州六盘水市高层次... 2020-04-16
- 2020年贵阳市乌当区水东... 2020-04-15
- 2020年春季遵义市贵龙中... 2020-04-13
- 2020绥阳县诗乡中学招聘... 2020-04-13
- 2020贵州观山湖教投人力... 2020-04-13
- 2020年贵阳华驿中学秋季... 2020-04-13